1月13日,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戴颖透露,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102项改革任务和2.0版的114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2019年11月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3.0版的204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59项,占比78%。
戴颖表示,2020年将重点压实“1+4”工作任务,即以营商环境法治化为主线,建立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改革、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改革、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改革和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制度改革。
承诺制将落地“三城一区”
“所谓告知承诺制就是行政机关在办理审批事项时,提出明确的办理条件、标准和要求,申请人承诺符合这些条件、标准和要求的行政机关就不再进行审批,直接予以办理。”戴颖介绍道。
据悉,自去年以来,市发改委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比如,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亦昭医药中试基地项目共需办理16个审批事项,除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需审批外,其他审批事项都将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
此外,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丰台区开展了企业开办地址承诺制试点。企业提交承诺,通过系统自动校验、核准申请信息,即可获得营业执照。比如,北京依然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宇腾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15分钟便完成了企业开办登记。
戴颖透露,今年计划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面推广至“三城一区”,企业开办承诺制也将逐步扩大范围。
为了保障政务服务规范落地,今年,全市将推进政务服务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明确事项办理条件、环节、时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及投诉渠道等内容。
完善信用监管
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今年改革也将重点聚焦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制度,加强企业运营透明度,防范运营风险。前述信用监管,即指行政机关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评价、分类,采取相应的奖励或惩戒等措施。
在91科技集团副总裁刘洋看来,由于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的运营风险难以量化,与政府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实施普惠性帮扶难度较大。若能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沟通、管理成本,或能缓解部分民企融资难题。
目前,北京已推出“信易贷”政策,对于信用较好的企业,政府将其信息推送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方便企业获得贷款。同时,本市积极开展企业信用监管,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500余家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检查,有效提高检查发现问题的比例。
戴颖表示,今年,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监管效能。同时将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允许企业通过做出信用承诺、完成信用整改、提交信用报告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
20余领域将推区块链应用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一网通办”,市区两级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通过“北京通”App、微信、支付宝、百度等渠道可办理的服务事项均超过600项。
在此基础上,据戴颖介绍,今年将大力推进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制度改革。实际上,北京已在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等领域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并初见成效。比如,海淀区在开展不动产交易区块链应用试点以来,已实现国家级和市级12类数据共享,大幅压减办理时间。去年5月以来,通过区块链技术共办理不动产交易1560笔,每笔材料核验时间由15分钟降至2分钟。
戴颖透露,今年,本市将在不动产登记、一证办电、办理建筑许可、电子民生卡、房屋租赁、公证、积分落户等20余个领域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方便企业办事,本市还将用新技术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00项政务服务应用实现“掌上办”,200项服务实现“一证通办”。
然而,改革尚需立法护航。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年来,北京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改革政策,成效明显,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行政审批、数据共享、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仍存在部门职权分散、多头管理、手续复杂、程序繁琐等问题,企业在办事过程中仍有很多不便,需要通过法治手段明确标准要求、规范行政行为。
日前,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召开40余场发布会,收集695条问题和592条建议。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未来条例出台,将意味着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已上升为法规制度,这也代表着未来市场准入和退出更容易、税费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更容易、企业办事更便捷等。“制度落地后,要更好地发挥实效,可能还需要在系统化、规范化上多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制定明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具体指标考核、信息公示来推动政策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