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了解到,《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规定》实施以来,改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落地率大幅提高。2019年全省承诺制试点项目2687个,同比增长118%,备案类开工项目中承诺制项目达到78%。截至目前,承诺制试点项目累计超过5000个,承诺事项全部实现无审批办理;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企业自行办理事项大幅减少,备案类项目由原来的30项减少为最多6项,缩减约80%。
同时,项目落地时间大幅缩短,全省试点项目立项到开工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晋中市试点项目平均缩减三分之二以上。企业办理成本显著降低,原本由企业承担的14项政府统一服务事项的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政府管理持续创新。山西省承诺制改革中取消施工图审查、区域评估、告知承诺等精简审批的做法,被国家采纳推广。服务监管同步加强,据国家发改委体改所评估,改革后全省试点项目服务监管频次平均增加5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研究生应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导师要主动讲授学术规范,引导学生将坚守学术诚信作为自觉行为。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一经发现坚决依法依规、从快从严进行彻查。
《意见》强调严抓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严把招生考试第一关,落实招生主体责任,对标国家教育考试标准,进一步完善自命题工作规范,确保招生工作规范透明。强化质量标准,按不同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参照有关文件统一要求,根据本单位办学定位及特色,细化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以及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
同时,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之处,细化流程、压实责任,实行论文答辩向社会公开制度,力戒答辩流于形式,做好关键环节记录归档。强化阶段性考核,前移质量检查关口,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严格规范学籍年限管理。以建立良好导学关系为目标,把良好师德师风作为导师的首要选聘条件,确保重大政策和措施及时在指导环节落地见效。完善导师和研究生对处理决定的申辩申诉处理机制与规则,建立正当权益保护和救济机制。
《意见》要求健全处置学术不端有效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一经发现坚决依法依规、从快从严进行彻查。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当事人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纪校纪处分和学术惩戒;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对学术不端查处不力的单位予以问责。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