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市长范付中:以诚信建设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华信用郑州8月18日电(记者李丽静) 近年来,三门峡市牢牢把握社会信用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不断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积极贡献“信用力量”。三门峡市推动城市信用建设有哪些做法?在实现信用惠民便企方面有哪些经验成果?未来的突破方向在哪里?记者就此采访了三门峡市市长范付中。
问:在落实《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方面,三门峡市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答: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围绕信用信息共享、分级分类监管、信用联合奖惩、诚信宣传等重点领域,持续精准发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三门峡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河南三门峡)”网站建设不断升级,已归集信用数据3.2亿条,覆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社保、公积金、医保、公共事业、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其中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56.4万余条,面向社会开放查询,为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税务、海关等重点领域,我市将行业信用评价与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融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监管对象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同时,依托“大数据+信用”,推动公共用信息平台与市招投标系统、政务服务系统数据要素的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联合奖惩的自动识别、自动比对、自动惩戒、自动反馈,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
为了让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我市先后组织开展“诚信,让三门峡更出彩;信用,让生活更美好”和“《条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活动,并在全市组织动员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3条商业街、10个市场、155家商户、181家企业被授予“三门峡市文明诚信经营示范街(市场、商户、企业)”荣誉称号。此外,三门峡日报开设的“信用,让三门峡更出彩”专栏为诚信宣传再添新阵地。
问:在实现信用便民惠企方面,三门峡市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我们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持续拓展“信易+”应用场景,让诚信市民和诚信企业获得更多“信用红利”。
“信易批”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全市42家具有审批服务职能的政府部门全面实行信用承诺制,对满足条件且信用状况良好的市场主体提供优先办理、简化手续、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便利服务措施。目前,已归集企业信用承诺18.5万条,个人信用承诺1.8万条。
“信易贷”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三门峡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对接了税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22个部门686项涉企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消除了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和难点。目前,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9家,注册企业1.3万余家,发布金融产品176款,完成项目(企业)对接超过2000个,通过平台对接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
“信用+金融扶贫”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聚焦农村抵押物缺失、信用体系欠缺的实际问题,我市采用“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信息共享”方式,加快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市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及信用评定42.3万户,信用户评定率98.3%,金融服务实现从“没人管”到“多人管”“管到底”的跨越,探索出一条金融扶贫的新路子。
我们还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信易租”“信易行”“信易医”“信易阅”“信易游”等便民应用新场景,通过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等形式激励市民的守信行为,引领市民的新生活、新时尚、新面貌。
问: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向“深水区”,三门峡市面临哪些困难,又将如何破题?
答:当前,我市在城市信用建设方面还存在信息归集共享不完整、联合奖惩不完善、应用场景不丰富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实施《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围绕打造“诚信三门峡”目标,继续在平台升级、体系建设、场景拓展等方面再发力、再创新、再突破。一是实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升级工程。通过对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银行征信信息等社会信用信息的有效归集和管理,进一步拓展全市信用信息应用,以数据智能驱动信用体系纵深发展。二是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动。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市场主体开展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同时,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多领域全方位的监管力度,全面提高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三是持续创新信用机制和应用场景。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易贷”“信易批”“信易行”“信易租”等信用应用机制,打造更加丰富的“信用+街区”“信用+企业”“信用+工程”“信用+金融”等应用场景,让百姓切身感受到“信用使生活更简单”,实现信用便民惠企,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