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方式要由原来自上而下的指导推动,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总结推广。”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总观摩视频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八个全面提升”。怎么做?怎么做的更好?入围总观摩的16个地方信用平台网站、12个地方“信易贷”平台或许可以寻得一丝“亮光”。以此次为契机,源点信用将相关地区典型经验做法整理宣发,供广大信用工作者学习借鉴。
近年来,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由基础建设转向全面推进、从总体布局转向深入实践,持续实施“诚信江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江苏省以一体化数据管控为主要特色的3.0版新平台上线,聚焦资源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三大定位,汇聚和承载各级信用办、信用中心、部门等资源和力量,成为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涵盖全省1300万社会法人、8000万自然人,信息总量超99亿条。
一、“五大功能”夯实信用基础设施
一是一体化归集处理功能。平台先后开通南京、泰州、宿迁市县部门用户4142个,正在全省加快推广应用。全面落实国家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依法扩展地方目录,实现目录“一键配置”。建立全省数据直报云中心,实现数据报送直达、疑问数据即时反馈、归集处理实时掌控。
二是一体化基础服务功能。建成全省信用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开通省市县三级服务网点379个,服务网点延伸至乡镇,实现“数出同源、服务高效”。持续推进三大服务:为社会提供一体化的信用信息查询报告约23万份,用于招标投标和信用评级等事项;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一体化信用信息批量查询服务,累计查询企业80多万家,失信率约6%,查询结果用于财政资金审查、评优评先等多项行政管理事项;为金融机构提供接口查询服务1.1亿次,支撑贷前审查、贷后跟踪、优企挖掘。
三是一体化业务协同功能。以信用异议为例,系统接收、受理来自服务大厅、信用中国(江苏)网站等多入口发起的异议申请,在线分发到信源单位协查确认,各级信用办和信用中心线上实时督办,异议处理结果实时同步更新。
四是分级自主管理功能。建立一体化全线上分级自主管理机制,各级信用办、信用中心、部门人员可以通过各自的工作台,实现报送、修复、异议、应用、管理等各项工作“一页尽览”、“一站管控”。
五是信息安全管理功能。基于系统、数据、用户,构建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明确安全规则、严格权限管理、加强安全审计,实现信用信息全流程追溯。通过等保三级测评,全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三大创新”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共治失信,防风险,惠民生。率先与省教育厅共享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用信息,省教育厅根据失信名单,及时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常州市教育局建成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服务小程序,通过与信用江苏网站的接口实时对接,实现法人信用报告实时查看,便于公众优选培训机构。
二是严管合同,共监管,促保供。 强化煤电油气运保供合同履约监管,对煤炭中长期供应合同、油气供应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纳入主体信用档案。交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合同履约信用管理,省交通厅按季度对合同履约情况评分,纳入行业信用评价,履约信息推送给信用平台共享的同时,对涉及的合同主体外部风险进行反馈预警,交通部门将根据反馈情况对失信企业加强监管。
三是管控名单,全流程,治“双履”。江苏省对国家下发的“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进行入库、比对、治理、跟踪,实现“集中分发、属地治理、成效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三、“四大应用”引领信用特色服务
一是率先落地全国一体化公示。平台实现国家、省和13个设区市信用网站一体化查询、8个栏目的一体化公示。增设“诚信表彰信息”专栏,加大诚信荣誉信息公示力度。
二是信用服务机构治理创特色。建成融合服务和监管为一体的信用服务机构管理系统,对在江苏省自主申报的服务机构,实行失信自动监测和日常随机抽查,对失信机构进行约谈和整改。
三是示范企业信息服务保姆式。开设示范创建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专栏,为全省2万家示范创建企业提供“两提示、一提醒、一体检”服务:失信提示、关系企业严重失信提示,信用修复提醒,定期信用体检。
四是移动端掌上服务便捷化。打造“苏信服”微信公众号,提供企业公开信用信息随时查询,实现信用“掌上知、手中办”,注册用户达130万。同时在江苏发改微信公众号开设“信用查询”栏目,在江苏政务服务APP设立信用服务专区,提供法人信用信息查询等功能,扩大用户群,提高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