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北京2月15日电(记者张斯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在1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现代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的一项创新性制度供给,对于构建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非常重要。
一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必然要求。蒲淳表示,随着信用监管制度不断健全,信用监管对塑造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力逐渐显现,企业信用风险已成为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的重要因素。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就是从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出发,做到有效监管、公正监管,为守法诚信企业打造良好环境,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二是优化监管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蒲淳介绍,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全国市场主体历史性跃上1.5亿户,其中企业数量达到4800万户。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市场主体,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已成为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重大课题。市场监管总局通过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根据信用风险状况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从“小切口”入手解决监管中的“大问题”,做到以更好的“管”促进更高水平的“放”,以信用增信市场主体,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新征程。
三是提升监管效能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蒲淳表示,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监管针对性不强、发现问题比例不高等问题,亟需转变监管方式,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2019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11个地区开展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市场监管总局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坚持以提升监管综合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科学研判企业违法失信的风险高低,根据监管对象信用风险等级和行业特点,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一是科学实施分类,精准研判企业信用风险。科学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各类风险信息对企业实施自动分类。二是强化分类结果运用,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明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专业领域风险防控等工作的融合方式。三是加强监测预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要求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实现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
蒲淳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监管效能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狠抓工作落实见效,指导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意见》既定的的时间表、路线图完成各项任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