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高速发展的社会愈发重视信用这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个人贷款、城市建设、招投标等领域中,“信用报告”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时候甚至成为某种场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
信用报告到底是什么?它具体用在哪几个方面?个人和信用报告到底有什么关联?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始终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经济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全社会对于信用以及信用工具的需求愈发强烈。
自2003年国务院首次提出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至今已将近20年。在这20年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蓬勃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建设任务。
2021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加重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出重点强化科研领域诚信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诚信化职业化发展、强调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支撑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四大着力点。可见,国家正着力把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信用报告: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柱
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信用报告作为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大要素,其价值的挖掘和应用对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和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信用水平、打造诚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信用报告到底是什么呢?
信用报告的本质其实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信用主体以报告形式展现的信用记录,其中信用记录是指信用评价机构依托来自某些渠道或社会有关各方提供的能够判断经济主体信用状况的信息,按一定标准和指标进行评价之后用符号或文字表示的关于经济主体信用的说明。
根据信用报告的使用主体来区分,目前,国内较常见的信用报告主要为个人征信报告和企业信用报告两大类。
个人征信报告:获取资金等支持的重要凭证
所谓个人征信,是指根据公民个人现有和历史的有关信息,通过考察个人收入和资产所体现的履约能力,对其可以预见的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给予相应信用评价的一种市场服务活动。换句话说,通过个人征信服务,公民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凭借信用评价的结果也就是个人征信报告在市场上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等各种支持。
个人征信的发展起源于英国,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全世界最出名的征信机构邓白氏则诞生于1841年的美国。不同于欧美国家,我国的第一份征信报告是由央行征信中心于2000年出具的,而我国的全国性个人征信系统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11亿自然人信息,个人征信报告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企业信用报告:信息主体的“经济身份证”
所谓企业信用报告,是指全面记录企业各类经济活动,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文书。企业信用报告客观地记录企业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以及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其信用状况,是信息主体的“经济身份证”。
企业信用报告作为“舶来品”,与个人征信报告相同最初都是由欧美国家创造并逐步发展起来的。1992年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企业信用管理的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对于企业信用报告的使用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用服务市场的不断成熟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多元信用报告体系初步形成。一方面,征信机构业务范围由传统以金融领域为主向社会全领域进行渗透。信用报告作为信用服务机构重要产品,其应用服务范围也得到较大拓展,社会治理成为其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推动下,信用报告认知度及适用范围不断提升扩大,信用报告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旅游出行、创业求职等领域的治理应用价值日益显现。而伴随着全社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未来信用报告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主体都应重视自身信用,维护好自身信用记录。